Search

Joe:「很多人都應該去思考看看,未來十年內,如果全球主要央行還是維持如此低利率,實質上就是人類發展...

  • Share this:

Joe:「很多人都應該去思考看看,未來十年內,如果全球主要央行還是維持如此低利率,實質上就是人類發展史上,利率最低的時刻,那你應該做什麼,才能讓自己的資產提升最有效率。」

舊金山聯邦儲備銀行經濟學家Jens H.E. Christensen分析了五個央行已實施負利率的海外國家,他發現,這些國家的金融環境都變得更寬鬆、整體利率都有下滑趨勢。倘若Fed在金融危機爆發後也讓利率轉負,或許能加快經濟成長及通膨腳步。

根據Fed的研究,至少在放寬金融環境方面,負利率對已經這麼做的國家而言,是一項有效的政策工具。Christensen直指,證據顯示美國在金融海嘯過後,因為Fed不讓利率跌破零,反使經濟復甦受壓抑。倘使美國政策利率能在2009-2011年間輕微轉負,經濟成長可望更強、通膨也將更加趨近Fed的目標。

Fed官員在金融海嘯時曾考慮過負利率的好處,但最後選擇不這麼做。他認為,量化寬鬆貨幣政策(QE)以及央行的政策前瞻指引(forward guidance),已能達成目的,FED主席Powell當時表示,「倘使未來某個時點,利率又趨近有效下限(effective lower bound),屆時央行應會透過大量收購資產和政策前瞻指引來因應,負利率不會在央行的考量範圍內,這並非首要選項。」

話雖如此,Christensen在報告中認定,經驗顯示利率的有效下限「顯然遠低於零」。舉例來說,丹麥、瑞士的2年期公債殖利率最低曾分別下探-0.98%、-1.29%,五個研究個案的資料顯示,整體殖利率曲線大幅下移,意味著負利率只是理論上會造成壓抑、並非實際情況。結果也顯示,負利率有助壓低所有債券的殖利率,放寬金融環境的效果跟降息相當類似。

之前曾預見金融海嘯和達康泡沫、備受尊崇的價值投資大師Howard Marks發表他對負利率的見解,直指雖然美國當前的環境不至於招來負利率,卻無法完全排除可能性,Marks表示美國利率轉負的可能性不能完全排除。首先的理由,美國聯邦基金利率經過2019年兩度降息後,如今已低於2% (且短期內還可能再降一次),而央行在實施貨幣刺激政策時,降息幅度一般都會達數個百分點。因此,未來Fed在因應疲軟經濟時,可能會讓利率轉負。

再來,美國製造業已開始趨緩,中美貿易戰又帶來不確定因素,增加了經濟衰退的機率以及降息刺激經濟的必要性。部分人相信,美國面臨安全資產需求強勁、人口趨勢負面的現象,因此美國債券殖利率也可能跌破零。

最後,海外的負利率,將增加外國人對美國正向殖利率資產的需求,進而推升美元。聯準會(Fed)或許得降息,以免美國出口商的外幣成本過高、削弱他們的競爭力,從而導致美國經濟轉弱。Marks問到,「Fed究竟能讓利率高於其他國家多久?」

那麼,要如何因應負利率環境?Marks建議,最可靠的方法也許是購買能創造耐久現金流的資產。有機會創造良好成本收益率(yield on cost)的債券、貸款、股票、房地產及企業,看來都是因應負利率時代的合理策略。

紐約FED宣布,自本週四(10月24日)起至11月14日為止,每個交易日的隔夜附買回(overnight repo)操作額度,將從先前的750億美元大幅拉高60%到1200億美元,而定期附買回(term repo)操作額度也會從350億美元調高28%至450億美元。

TF Metals Report網站創辦人Craig Hemke直指,Fed的附買回操作,基本上就像是開設一間當鋪,銀行可前來典當手中公債、換取資金。雖然Fed強調本次操作不是量化寬鬆貨幣政策(QE),但每個月購債600億美元、直到2020年6月為止,就相當於超過5,000億美元的債券將貨幣化。Hemke認為,Fed已進入「恐慌模式」(panic mode)。

美銀美林美國短期利率策略長Mark Cabana去(2018)年就曾對美國短期貨幣市場的吃緊現象示警,他23日受訪時表示,其實銀行本可借出準備金、卻不想這麼做,因為主管機關規定,銀行必須提存具備高度流動性的大批資產(也就是存放在央行的存款準備金),他們不希望手中的準備金縮水。

為免短期借貸利率再度飆高,Cabana呼籲Fed設立永久的借貸機制,購買的債券也應該是短期公債、而非只是國庫券。最重要的是,Fed必須採取更多預防性措施、並給予市場更多指引,「人們需要知道,Fed會保證問題不再出現」。

https://blog.moneydj.com/news/2019/10/24/%e8%b2%a0%e5%88%a9%e7%8e%87%e8%a5%b2%e7%be%8e%ef%bc%9f%e8%88%8a%e9%87%91%e5%b1%b1fed%ef%bc%9a%e5%88%a9%e7%8e%87%e8%b7%8c%e7%a0%b4%e9%9b%b6%e3%80%81%e7%b6%93%e6%bf%9f%e6%9b%b4%e5%bc%b7%e5%8b%81/amp/
https://blog.moneydj.com/news/2019/10/24/fed%e9%80%b2%e5%85%a5%e6%81%90%e6%85%8c%e6%a8%a1%e5%bc%8f%ef%bc%9f%e7%b4%90%e7%b4%84%e8%81%af%e5%84%b2%e9%9a%94%e5%a4%9c%e9%99%84%e8%b2%b7%e5%9b%9e%e6%93%8d%e4%bd%9c%e6%bf%80%e5%a2%9e60/amp/


Tags:

About author
分析可以天天做,但是操作可不能天天做 趨勢的變化很多時候是模糊不清的,短暫的上漲隨後可能是激烈的下跌 冷靜的觀察趨勢的變化,等待趨勢形成後再進入市場操作,才是正確的態度 過於急於進入市場,好像手上沒有交易單就會失去賺錢的機會 這就像賭徒手上只要有錢就會迫不及待的把把下注的心理是一樣的 在市場生存,沒有看到有把握的波段趨勢勿下注 90%的時間都是觀望伺機而動,等待好時機再進場 非常簡單但卻要學習很久才能控制的住
經濟、政治、歷史、科技組成的投資訊息天天都在蛻變,這裡是討論各種國際時事、國際商品投資、外幣定存、總體經濟、各國股市投資、原物料與各種ETF投資的討論區
View all posts